一、历史沿革
2003年:专业前身生物工程专业(环境生物技术方向)招生;
2015年:获批环境生态工程专业(教育部2012年新增此专业);
2016年:原专业整体升级为环境生态工程专业招生;
2019年:环境科学/生态学科进入ESI全球学科排名前1%;
2020年:入选广东省特色专业建设点;
2020年: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2021年:所在学科列自然指数地球和环境科学学科排名全国第37位;
2021年:招收环境生态工程创新班。
二、专业培养目标
为服务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及地方产业绿色低碳发展重大需求,培养具备生态学系统思维,熟悉工程学、生态学、环境科学、经济学等交叉学科理论与方法,掌握环境生态类工程技术手段,拥有环境生态监测与评估、保育与修复、规划与管理、设计与运营等实践与创新创业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创新班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和国家级高层次人才等名师直接指导,重视本硕博衔接,着重培养解决环境和生态问题的复合型创新人才。
三、专业核心课程
环境生态工程专业的核心理论课程包括生态工程学、环境工程学、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价、生态环境规划与管理、产业生态学、生态毒理学、环境系统分析、流域污染控制与生态修复。
四、专业实践环节
环境生态工程专业主要实践教学环节包括环境微生物学实验、基础生态学实验、环境工程学实验、生态环境监测实验、生态工程学专业实验、生态毒理学实验、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野外生态实习、工程训练C、生态工程学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等。
五、创新班培养特色
(1)院士领航,全员导师:以院士、国家级高层次人才等顶尖学者作为学业引航人,在课程学习、科研兴趣、职业规划等方面提供一对一的引领和指导,加强师生互动和传承,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2)参与科研,理实交融:结合国家与地方生态文明建设和产业发展需求,设置以产业生态和流域系统治理为主要特色的课程,将理论课程学习与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紧密结合,向本科生开放高水准科研平台,以研促教,培养学生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能力。
(3)广泛交流,国际视野: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为学生提供参与国内外学术会议与交流活动的机会,并与大型企事业单位在共同授课及实践实习方面深入合作,拓宽学生视野,接触科研前沿和生产一线。
(4)个性发展,贯通培养:重视本、硕、博贯通培养,推荐免试研究生名额更多、比例更高,在导师的指导下,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业衔接。支持跨院选课,鼓励个性化发展,以生为本,能力导向。
六、创新班师资力量
生态环境与资源学院已建成一支以国家级和省部级人才为带头人的高素质师资队伍,并下沉于本科育人。院内共有专职教师40位。其中,教授26位,副教授/副研究员14位,80%以上的教师具有海外学习或工作经历。研究院拥有国家级人才26人次,省级人才7人次,省珠江人才计划引进创新创业团队及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重大专项创新团队2个。
七、就业去向
环境生态工程专业及专业前身的三年平均就业率为95%,其中2019 年、2021年毕业生的就业率达到100%,升学深造率为21%。毕业生就业单位主要为广东省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科研院所、环境监测和环保公司等。毕业生跟踪调查结果显示,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工作表现的满意度为100%。毕业三年后大多成长为各级政府部门和知名企事业单位的中高层管理干部及业务骨干,或成功自主创业,为国家及广东省生态文明建设做出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