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报告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学研究 >> 年度报告 >> 正文

重点实验室2020年年报

发布日期:2021-04-02    作者:     来源:     点击:

一、研究水平与贡献


1、主要研究成果与贡献

方向一:实验室成员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发表题为“CO2 Emissions Embodied in International Migration from 1995 to 2015”的研究论文。研究认为,巴黎协定提出的二氧化碳减排目标需考虑国际移民的影响,需求侧措施则要引导消费行为,尤其是移民人口的消费行为调整。研究结果可为未来二氧化碳减排目标的制定提供重要参考。

方向二:实验室成员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发表题为“Spatially Explicit Global Hotspots Driving China’s Mercury Related Health Impacts”的研究论文,首次绘制了高空 间分辨率下由全球产业链驱动的中国汞健康风险地图。本研究识别的高空间分辨率热点可以在全球供应链各阶段为减少中国汞健康风险提供更精确政策支持和更有效国际合作。

方向三:实验室成员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Water Research发表题为“Transformation of X-ray contrast media by conventional and advanced oxidation processes during water treatment: Efficiency, oxidation intermediates, and formation of iodinated byproducts“的学术论文。研究发现,高级氧化技术能够有效降解碘代造影剂,高级氧化技术类型选择需结合实际水质背景成分构成。研究结果为应用高级氧化技术控制新兴污染物碘代造影剂及其潜在健康风险提供了重要参考。

方向四:实验室成员在国际顶级期刊Nature Food发表题为“Sharing tableware reduces waste generation, emissions and water consumption in China’s takeaway packaging waste dilemma”的研究长文,首次定量我国城市外卖垃圾产量及生命周期环境影响,提出共享餐具新模式,可推动新业态经济可持续发展和无废社会建设,被选为Nature Food期刊封面论文和本期亮点论文。

2、科研任务

围绕实验室四个研究方向,2020年实验室固定成员已获批立项各类科研项目34项,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项(含区域联合基金重点支持项目1项,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1项,国家优青1项),中国工程院咨询研究项目课题3项,中国工程院科技攻关项目1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站中)1项,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项目2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7项,广东省水利科技创新项目1项,中国科学院科技服务网络(STS)计划区域重点项目1项,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冷泉系统研究装置前期研究项目1项,广州市基础研究计划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项目5项,实验室开放基金1项,横向项目3项。2020年成功申请经费约2983万元。以实验室为通讯单位在Nature Food、PNAS、One Earth等国际期刊发表论文14篇,同时在国内北大核心期刊发表中文论文2篇。申请发明专利53项(实质审查阶段44项,申请公布4项,受理5项)。参与编写教材、专著各1本。获省部级奖励8项(水利部大禹水利

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2项,广东省自然科学一等奖2项),行业级奖励1项。

主要重点任务有:

序号

项目课题名称

编号

负责人

起止时间

经费(万元)

类别

1

重点行业场地土壤污染物人体暴露风险源识别

2019YFC1804501

高艳蓬

2021-01-01--2023-12-01

57.000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2

基于重大环境次生风险控制的国家疫情环境应急监测与环境安全战略

2020YFC0842500

杨志峰

2020-02-01--2021-01-31

20.000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3

大气有机胺的来源解析、光化学转化机制及其呼吸健康风险研究

42020104001

安太成

2021-01-01--2025-12-31

259.00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4

大湾区关键元素耦联循环的环境效应与污染减控机制

U20A20117

蔡宴朋

2021-01-01--2024-12-31

259.00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5

海域可燃冰开采及环境生态效应

42022046

冯景春

2021-01-01--2023-12-31

120.00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6

大气中典型低分子量α-二羰基化合物远距离吸收及非均相聚合反应机制的环境模拟研究

42077189

姬越蒙

2021-01-01--2024-12-31

57.00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7

鱼类肠道微生物对对羟基苯甲酸酯类防腐剂生物转化作用研究

42007374

薛靖川

2021-01-01--2023-12-31

24.00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8

基于波长和氧化剂匹配提升UV-LED高级氧化效能的研究

52000040

张众

2021-01-01--2023-12-31

24.00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9

大湾区江河湖海微塑料源头减量-过程阻滞-生物降解全过程生态管控技术研究与示范

2020B1111380003

蔡宴朋

2020-09-01--2023-09-01

800.000

省部重大科技计划

10

珠江流域毒害污染物在线预警与溯源信息化网络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

2020B1111350003

栾天罡

2021-01-01--2023-12-31

800.000

省部重大科技计划


二、学科发展与人才培养


1、学科发展

围绕实验室的城市(群)物质代谢与能量循环、工业污染环境行为与健康效应、城市水系环境过程与生态安全、区域与城市协同绿色发展管控这四个研究方向,实验室成员开展了深入研究,开发了一系列理论、方法和特色技术,研究成果丰富了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的理论体系、方法工具和内涵。

其中,实验室成员作为骨干力量参与建设的广东工业大学环境生态工程专业,于2020年申报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教育部办公厅下发《关于公布2020年度国家级和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名单的通知》(教高厅函〔2021〕7号),认定3977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广东工业大学环境生态工程专业成功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这是教育部实施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以来,首次有环境生态工程专业入选,广东工业大学由此成为全国各类院校中第一批(也是地方赛道中唯一)建设环境生态工程专业国家级一流本科的高校。这也是继2020年12月获广东省教育厅认定为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以来,广东工业大学环境生态工程专业建设的又一里程碑。实验室成员作为广东工业大学环境生态工程专业建设的骨干人员,发挥了重要作用,有效推动了学科建设和发展。

2、科教融合推动教学发展

在本科教学方面,实验室成员承担了《环境规划与管理》、《工业生态学》、《环境工程设备》、《环境生物技术》、《环境生态工程进展》等18门主讲课程,共350学时;在研究生教学方面,实验室成员承担了《环境生态工程》、《环境系统分析与建模》、《工业生态原理与工程》、《(高级)氧化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等18门主讲课程,共304学时;参与编写教材1本。在教改项目、教学成果方面,实验室成员作为骨干力量参与建设的环境生态工程专业成功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主要实验室成员所在的环境生态工程研究院与哈尔滨工业大学、浙江大学共同申报的“多学科交叉的环境类创新型工程教育模式与实践”项目获得教育部第二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立项;环境生态工程专业获得2020年广东省本科高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建设项目特色专业类立项;教改项目“多学科交叉的环境生态工程专业科产教融合教学体系构建与实践”获批2020年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立项;环境生态工程专业获批2020年校级本科教学工程项目一流专业类立项。实验室成员将学科前沿知识和实验室科研成果融入到教书育人工作中,丰富并提升学科教学资源,为学科的教书育人工作提供支撑。

3、人才培养

2020年实验室成员作为导师培养的在读博士生17人,在读硕士生97人,毕业硕士生2人,指导多名本科生顺利完成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并与东莞理工学院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1名(2019级)。

本年度,实验室依托单位环境生态工程研究院积极构建奖、助、贷、勤四位一体的学生资助体系。2020年,全院学生共有260余人次获得各类奖、助学金,金额共计180余万元。学生家庭困难认定10人,其中建档立卡户4人。生源地助学贷款12人、高校助学贷款1人,并设置“三助一辅”勤工助学岗位1个。没有出现学生因家庭困难而辍学的情况。

同时,协助研究院积极组建新生班委会,选举产生第二届研究生分会委员会。根据国家相关要求、学校环境学科实际情况,协助研究院分别对环境学科研究生培养方案、环境生态工程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进行了修订。为做好研究生管理工作,根据学校相关文件,并结合研究院实际情况,制定了《广东工业大学环境生态工程研究院研究生管理办法》。

其中,研究生取得以下主要成果:

1、杨奎(博士研究生,导师:杨志峰院士),以第一作者在《Electrochimica Acta》发表了题为“Developing a low-pressure and super stable electrochemical tubular reactive filter: Outstanding efficiency for wastewater purification”论文,工程技术二区,2019年影响因子6.215

2、陈琼红(硕士研究生,与东莞理工学院联合培养,导师:杨志峰院士、苏美蓉教授),以第一作者在《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发表了题为“Analysis of urban carbon metabolism characteristics based on provincial input-output tables”论文,环境科学与生态学二区,2019年影响因子5.647

3、陈赞(硕士研究生,导师:何頔教授),以第一作者在《中国环境科学》发表了题为“腐殖酸与钙离子共存下ZVI界面沉积过程”论文,属于北大核心期刊。

三、开放交流


1、主办或承办大型学术会议情况

中国工程院“粤港澳大湾区环境生态安全与绿色发展”国际工程科技战略高端论坛,中国工程院,全球性,杨志峰、张偲,2020-12-18,250人

2、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情况

在国内学术交流与合作方面,实验室成员与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等开展了一系列科研合作,在Nature子刊、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等顶级期刊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为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及社会工作打开了新视角、提供了新思路。同时,积极与地方部门交流与合作,如与广州广州海珠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局达成合作,共建“湿地

水环境与水生态研究实验室”;出席广东省环境教育活动,合作共同推动省生态环境教育十四五规划和部分培训、基地建设工作;与南宁市科技局来访交流,推进产学研平台落地;积极参加广东中青年科学家江门行活动,对接相关生态环境部门,期望在地市水域水质超标等相关环境问题开展进一步合作。此外,积极与相关环保企业开展交流与合作,如与深圳水务集团、有研资源环境技术研究院(北京)有限公司、中建三局绿色产业投资有限公司等企业进行交流,推动合作意向,并与桂润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澜途集思生态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在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方面,实验室成员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美国耶鲁大学等单位的学者开展了紧密的科研合作。实验室成员安太成教授承担了1项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此外,实验室多名成员分别在诸多国际学术组织任职主席,并在多个国内外主流学术期刊担任副主编、编委等25人次。

3、科学传播

2020年11月17日,实验室成员参加广东省环境保护宣教中心主办的环境教育基地研学交流会。

2020年12月10日,实验室成员参加环保社会组织2020年会。为推动广东省生态环境教育十四五规划和部分培训、基地建设工作。

2020年11月,实验室成员作为理事,加入广州市环境教育学会,同省市科协、广州海珠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局、世界自然基金会武汉办、深圳办、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等机构商谈环境科普活动的推进工作。

2020年12月9-11日,实验室成员参加广东省科协主办、省科技工作者与企业创新服务中心、江门市科协承办的2020广东中青年科学家江门行活动,该活动旨在搭建科学家与企业家两大创新主体交流融合的平台,共同孵化科技需求对接的新模式,促进创新链、产业链的有效对接。主要对接江门市生态环境局、科技局,期望在开平市就加强“两山”实践基地建设、地市水域水质超标问题开展进一步合作。

四、仪器设备


2020年,围绕实验室四个研究方向建设的相关实验室均已开放使用,已采购大型精密分析仪器总值1500余万元。同时,在2020年9月,实验室仪器预约管理系统通过内部测试并正式启用,实现了预约、使用、管理、维护全周期信息化管理和集中统一管理,各项规章制度齐备,专职平台管理队伍负责仪器日常维护和管理,确保所有仪器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在分析测试综合仪器室和仪器设备共享管理平台的协同作用下,实验室逐步发挥出科研服务功能的重要作用。目前,38台仪器已纳入仪器设备共享管理平台管理,实现网上预约、扫码上下机管理。实验仪器累计处理样品接近13000件,各仪器累计运行超过6000小时。

上一条:重点实验室2021年年报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