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招聘

博士后

首页 >> 人才招聘 >> 博士后 >> 正文

广东工业大学环境生态工程研究院-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

联合招聘博士后招聘启事

发布日期:2021-04-14    作者:     来源:     点击:

为全面支持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以下简称实验室)及其重大专项团队项目的建设,广东工业大学环境生态工程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与实验室现联合招收博士后科研人员。拟招收科研人员将从事海洋可燃冰等资源开发、海洋碳汇、海岸及海洋环境生态保护等方面的前沿研究,特别优秀者出站可申请特聘副教授或教授,优先考虑留校/省实验室工作。

一、研究院简介

研究院拥有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和硕士点、环境工程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点、环境工程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和环境科学与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环境科学与工程入选国家级特色专业及广东省名牌专业、已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并入选广东省优势重点学科和广东省高等教育“冲一流、补短板、强特色”提升计划重点建设学科。

研究院成立多以来,发展迅速,建成了大湾区城市环境安全绿色发展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广东省流域水环境治理与水生态修复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省部级研究平台。目前已经建成了一批海洋可燃冰形成分解模拟、冷泉生态系统发育模拟、深海微生物原位培育、深海保压取样、深海环境甲烷转化动力学模拟、滨海湿地微塑料研究、流域水生态模拟等装置和有关海洋环境分析的大型公共仪器平台与数值计算平台,聚集了一批卓越的科技领军和创新人才,初步形成了以中青年为主、人才梯队优良的高水平科研团队,拥有院士2位、国家杰青3位、教育部高层次人才2位、国家万人计划4位、国家级高层次青年人才4位、国家优青3位、教育部高层次青年人才1位及广东省珠江人才引进计划杰出和青年拔尖等多位省级人才。

二、实验室简介

实验室以中国科学院南海生态环境工程创新研究院和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为主要依托单位,协同广东工业大学等优势单位共建,着力解决粤港澳大湾区河口海岸,海洋及岛礁等的可持续开发、生态环境保护等科技难题。实验室依托国家大科学装置,将建立海洋科学前沿基础部、海洋高新技术部、海洋大科学平台部和海洋产业孵化部,聚焦深海可燃冰形成演化机理及其环境生态效应等8个海洋科学前沿基础研究方向,发展7个海洋高新技术研发方向,建设6个创新支撑平台,打造5个产业孵化中心,建成一流的海洋科学与工程研发基地,推进粤港澳大湾区海洋高科技产业发展。

三、重大专项项目团队介绍

杨志峰院士团队立足大湾区实际问题与需求,瞄准国际创新前沿,聚焦大湾区河口海岸湿地环境生态保护、修复及安全调控,主要从事滨海湿地间以及海陆之间的水环境和水生态联系,气候变化和高强度人类活动耦合作用下河口海岸湿地环境变化,与大湾区生态安全管理和调控措施等方面的研究。

张偲院士团队聚焦海洋可燃冰开发的环境生态安全管控和冷泉系统释放的生态环境效应,主要从事可燃冰分解后甲烷在多界面环境的迁移转化机制,大湾区及邻近海域冷泉区甲烷迁移规律及其环境效应,浮游和底栖生物对甲烷释放以及伴随的环境变化的生态响应,冷泉特征生物种群发育的关键微生物化能供给机制和海洋可燃冰上覆多界面环境的固碳机制等方面的研究。

项目负责人杨志峰,中国工程院院士、广东工业大学讲席教授,广东工业大学环境生态工程研究院名誉院长。国家创新研究群体学术带头人、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111计划)项目负责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教育部高层次人才特聘教授项目入选者。主要从事水资源与水环境、生态规划与管理等方面的研究,在流域生态需水保障、湿地环境生态建设等工程技术方面取得多项前瞻性、关键性技术突破,为提高流域和湿地环境生态保护技术水平做出了突出贡献,在国内外具有广泛的学术影响。现担任国际环境生态学会主席、国际能值学会中国分会主席、国际环境信息科学学会生态信息分会主席及多个国内外主流期刊的主编、副主编或特刊主编等。2014至2018年连续入选爱思唯尔(Elsevier)环境生态领域中国高被引学者榜。研究成果于2008年、2012年、2014年三次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15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18年获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项目负责人张偲,中国工程院院士、广东工业大学特聘教授。牵头负责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冷泉生态系统研究装置”,是国家基金重大项目“粤港澳大湾区陆海相互作用关键过程及生态安全调控机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南海典型海岛生态建设与生态物联网监测技术研究与示范”和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A类)“南海环境变化”首席科学家,聚焦“大湾区与南海稳态安全及其可持续发展”等核心科技问题,牵头负责大湾区和南海生态建设的重大示范转化工程与生态物联网建设示范工程。现担任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主任,兼任中国海洋学会副理事长。研究成果荣获国家最高表彰“南海环境变化模范集体”(首席科学家,2018)、广东省突出贡献奖(2019)、首届全国创新争先奖(2017)、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2014)、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07)、中国专利优秀奖(2013)、何梁何利基金科技创新奖(2011)等奖励。

四、主要工作职责

完成相关项目科研任务;协助申报科研课题;发表学术论文。

五、申请条件

1.基本条件:

(1)原则上近3年内已获得或即将获得博士学位,年龄在35周岁以下;

(2)有海洋科学、热能工程、海洋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生态学、地理学、水文水资源、地球化学、水利学、流体力学等相关方向专业背景;

(3)热爱科研工作,具备独立科研能力和责任心强,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

(4)进站要求全职脱产。

2.学术水平与科研能力(满足以下条件之一):

(1)近五年以第一作者在本学科公开发表SCI学术论文2篇以上;

(2)以第一作者在本学科公开发表本学科TOP期刊/高被引/热点研究论文1篇以上;

(3)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课题1项以上;

(4)经国内外知名专家推荐,由学校学术委员会、学部学术分委员会等学术机构认定为学术科研能力突出。

六、薪酬待遇

基础年薪(33万起)+科研奖励+项目绩效

1.基础年薪:包括国家(广东省)拨款,学校承担的生活补贴、租房补贴、社会保险及住房公积金,合作导师承担的工作津贴。总计不低于33万元/年。

2.科研奖励:在站期间获得国家基金(含青年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高水平科研成果(论文、专利、项目等)等,按学校相关科研奖励办法给予奖励。

3.项目绩效:参与咨询和服务性项目按工作量发放绩效。

七、其他待遇:

1.社保。学校按规定为在站博士后缴纳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个人应缴纳部分由学校从其年薪中扣除并代缴;

2.住房。在站期间,学校安排入住博士后公寓,房租及水电等费用按学校标准由个人缴纳;

3.职称。入站学校聘为“特聘副教授(副研究员)”,出站特别优秀者可申请特聘教授(研究员);

4.留校政策。出站考核评定等级为优秀的博士后可按学校“青年百人计划”或“百人计划”作为高层次人才引进,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

5.博士后人才项目。学校鼓励和支持博士后申请各类博士后人才项目(“广东省海外青年博士后引进项目”等)。获得人才项目的在站博士后,工资待遇除享受学校年薪外,同时享受人才项目资助经费,累计年薪最高达48万;

八、应聘方式

应聘者可以电子邮件方式提交应聘材料,包括中文简历一份,学历、学位证书及其他证明材料复印件,整理为一个PDF文件,文件命名为“姓名+毕业学校+专业”,并注明感兴趣的合作导师,欢迎来信探讨具体的研究方向。

面向校内外公开招聘,按照个人申请、资格审查、研究院面试等环节,择优确定录用名单。

联系人:邹老师  联系电话:020-39322141  联系邮箱:seer@gdut.edu.cn